close

繼上一篇的雲端硬碟體驗之後,想必大家又多了許多隨身硬碟的其他用法了吧!回顧上次所說的,現在的隨身硬碟用法,除了原本的設備對設備之間的資料儲存、傳輸外,更可與雲端硬碟應用程式結合,成為你專屬的雲端硬碟。

 1  

為何隨身碟可從普通的隨身備份工具,進化到可快速存取的攜帶式作業系統?最主要還是隨身碟、傳輸介面、設備端的硬體規格進化(就是插入的跟被插的),先從PC端說起,介面的改變是日新月異,儲存媒介從早已作古的8"磁片到5.25"磁片以及3.5"磁片(不好意思又把這些古董挖出棺材...),到CD/DVD這些較屬於接近現代的東西,它們對電腦主機內的傳輸規格一開始都從ATA-1~Ultra ATA/100不等,傳輸速度為ATA-1一開始的16.7 MB/s到Ultra ATA/100的100~133 MB/s,後來才有我們現在常看到的Serial ATA(SATA)。

 2  

ATA的優點為價格低廉以及相容性佳,但缺點就是如果沒有外接USB或者是e-SATA轉接器,就只能當作內崁裝置使用,靈活性並不高,更致命的缺點是,各IDE排線間容易互相干擾,使原本傳輸速率就不高的ATA,效率上更是雪上加霜,因此後來出現了SATA介面的傳輸模式。

 3  

而從USB介面來說,從USB 1.0的1.5Mbps到現今USB 3.0的5Gbps,理論傳輸速度從187KB/s到500MB/s,進化了300多倍,高傳輸速率,也成功替代了光碟機,成為目前最主要的儲存媒體介面。

 4  

隨身硬碟的規格也進步飛快,磁碟轉速從一開始的每分鐘4200rpm,直到現在最大宗的5400rpm,甚至還有可達7200rpm的隨身硬碟等。

 5  

因應GB等級的大傳輸,原有的傳統硬碟架構越來越不敷使用,SSD硬碟的出現,則給這些一次需傳輸大量檔案的使用者另一個產品選擇,不如以往的是,原有的傳統硬碟為液態/滾珠軸承,加上數個碟片所組成的叢組,經由讀寫磁頭來讀取及寫入;而SSD是由多顆記憶體顆粒組成,少去了傳統磁碟因存在物理限制(讀寫頭+馬達轉速+碟片),因此SSD的傳輸效能不會被太多的從動件影響。

6   

儘管SSD的效能傑出,但它也有著目前技術上的瓶頸,其一是明顯大於傳統硬碟的價格成本,其二是MLC/TLC顆粒有限的寫入次數(但已經比SLC好),其三是萬一記憶體顆粒因外力損毀,將無法再把資料救回,這部分是目前購買SSD的消費者要注意的地方。

 7  

因此,我們在使用SSD時,記得要做好定時備份的習慣,想必大家都知道"狡兔三窟"的成語,這句話用在資料備份上完全契合。而目前網路上可下載到相當多免費或付費的資料備份軟體,選擇性極多。不過經由網路下載來的軟體,難免會有機率被間諜程式侵入,還是讓我們這些使用者心驚驚,那麼,有沒有較免費備份軟體來得安全一些的方案呢?

 8  

像是Toshiba就有針對旗下的隨身硬碟Canvio,提供消費者免費的雲端程式NTI Backup Now EZ,該軟體有著親切容易操作的介面,操作的介面有分三大項:雲端備份、檔案備份以及系統備份,容許我們在最常用到的儲存媒介中撈取、備份檔案,相當好用,而且並不會下載到擾人的廣告甚至是間諜軟體,其他廠商也有推出類似軟體,大家不仿可以試試看。

 9 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u145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